为了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院内突发性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好学院的安全稳定工作,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一、组织领导
学院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在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通过学院安全领导小组组织院内各部门运作。
组长:祖淑梅
副组长:张泱
成员:王崇宇、邹丽燕、应佳盈、章芳芳、蒋霄蕊、史晓懿、李真真
二、人力组织
教研室、思政工作队伍,分别组织有人员参加预防处置突发事件队伍,其成员要由政治上可靠,头脑清晰,身体健康,能联系群众,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
三、通讯、交通、物资保障
学院安全工作成员实行24小时手机开机制度,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的成员电话不得关机;人力、物力由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决定,由学院安全工作小组统一指挥使用。
四、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重大问题由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统一部署、指挥。在安全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各司其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原则。要充分重视信息工作,安全委员会成员要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到对情况了如指掌,一旦有相关突发事件发生,学院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紧急行动,各部门负责人及学生工作辅导员要及时深入第一线,到事发地点及学生班级、宿舍开展工作,维护稳定,形成全院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严防事态发展。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不断完善细化学院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种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立足防范,抓早、抓小,以快制快。一旦事件发生,要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指挥、处置果断,并注意各环节的紧密衔接,作到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立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院内。
4.“教育疏导、化解矛盾”的原则。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学院的稳定,所以,“教育疏导,化解矛盾”的相关工作极为重要。各教研室负责人及学生管理人员要着眼大局、立足本职,按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结”的工作原则,加强正面宣传,积极教育引导,稳定师生情绪,及时化解矛盾,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五、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预防,是为了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是为了减少问题发生后造成的损失。预防是第一位的。
学院一旦出现群体性事件苗头,有关部门必须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并立刻向学校报告,接受上级指导。学院安全工作队伍要立即投入工作,加强对事件的严密监控,做好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情况通报工作,加强24小时值班,确保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相关人员要及时进入戒备状态,保证联络畅通,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离院出差。
六、具体措施
处置突发或群体事件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严格按照“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慎防因工作不力、指挥不当而激化矛盾。
1.发现书写、张贴和散发有闹事苗头的大小字报、传单、违法宣传品时,不论是否为本院人员要立即向保卫部门汇报。
2.当发现有闹事、串联活动时,应坚决予以制止和控制,对本院人员由所在单位带回查明情况,立即上报学校。
3.当出现闹事的集会、演讲时,应立即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控制,并向立即保卫处汇报。
4.当院内出现破坏性事件时,部门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立即向保卫处汇报。
5..一旦学生走出院门上街集会、游行时,要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派人劝阻和随队维持秩序,防止学生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组织及党政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学生会及学生骨干队伍维护学院稳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院不漏漏班、班不漏人。同时做到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师生不离院,加强校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并立即向保卫处汇报。
7.火灾等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
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性事故发,学院应及时组织自救;并立即向拨打119报案和向保卫处汇报。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并派专人在院门口接引消防人员和公安干警到火场,及时了解掌握、提供现场相关资料,特别是易燃易爆品排查情况,配合消防队灭火扑救。学院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立即启动,首先到位的领导小组成员,有责任负责协调院内相关部门及时到位配合,组织人员疏散撤离,清点人数,协助抢救受伤和受困人员,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9.盗窃、诈骗等案件的预防和处置
盗窃案件的预防主要是当事人要根据学校和学院有关管理的规定,身边不存放大量的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离开宿舍要关锁好门窗;不要将银行卡密码告诉他人;不要非正规场所进行商品交易;不要乘无证车船;尽量不要去酒吧、舞厅、网吧等营业性场所以及危害人身安全的地方。
10.学生心理问题、生病而引发的重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成立心理辅导站。防心理疾病要加强体育锻炼和注意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