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 >> 正文

强化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发布日期:2024-12-22    作者:      点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以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康服务的日益增长,都对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与健康学院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强化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张韩晓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护用药理学》实验

医学基础课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石,分为形态学和机能学两大类,形态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机能学主要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这些课程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医学理论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还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临床实践中更准确地识别各种患者症状、理解治疗方案,并做出恰当的护理决策。

24级护理学生在做药理实验

24级护理学生在做《生物化学》实验

学院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全部由基础医学教研室承担,在学院领导支持下,基础医学教研室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探索改革,医学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研室首先针对原有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分学科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适当删减一部分专业性太强且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少的理论和实验内容,使知识更加浅显易懂,目标是注重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确保课程内容既涵盖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又能够紧密联系实际,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完善医学基础实验课程设置,医学基础实验课,是理论知识的深化,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酶的活性、蛋白质的特性等,而加深对人体代谢反应的理解;在生理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动物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功能和机制;在药理学实验中,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药物对动物的作用效果,有助于加深对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等概念的理解。总之,通过各学科的实验,不仅增强了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可能的原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作为护士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为此,每个学科的教师在制定实验方案时都认真梳理思路,根据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各班级学生的具体状况,对医学基础实验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逐一验证,合理安排。

护理专业加强医学基础课教学力度,对于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促进跨学科合作以及适应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护理与健康学院在今后的教学中,会高度重视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