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实操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定位方法转化为学生扎实的实操技能,如何让严谨的操作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一直是教学实践中的核心课题。我校徐老师主讲的肌肉注射课程,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与精准高效的教学实施,给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教学解决方案,为医学实操课程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生动范例。
课程开篇,徐老师以精准设问构建 “温故知新” 的教学起点,通过 “肌肉注射禁忌症有哪些?”“三查八对哪项最易忽略?” 等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调取既往知识储备,梳理形成 “适应症 - 禁忌症 - 操作前提” 的完整知识逻辑链。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 “避开神经血管” 这一临床关键原则,结合临床案例解析知识背后的实践意义,帮助学生摆脱机械记忆,建立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的认知模式,为后续实操环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针对臀大肌定位这一教学核心难点,徐老师创新采用 “模型演示 + 分步拆解 + 纠错指导” 的三维教学法,实现抽象方法的可视化呈现与精准传递。在十字法教学中,明确 “两步标记” 操作规范,通过 “臀裂顶点画水平线 + 髂嵴最高点画垂直线” 的清晰步骤,界定外上象限安全区,并特别标注 “内角禁区” 以规避操作风险;在连线法教学中,聚焦实操细节,指导学生通过触摸定位髂前上棘与尾骨尖,精准掌握外上 1/3 注射点的确定方法。整套教学流程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定位技巧教学体系,有效破解了抽象技能的教学难题。
为实现从 “课堂学习” 到 “临床应用” 的无缝衔接,课程引入泌尿科肾结石患者注射曲马多的真实临床案例,采用 “案例导入 - 分组讨论 - 教师点拨” 的互动教学模式。围绕 “曲马多嗜睡副作用的沟通技巧”“消瘦患者进针角度调整” 等临床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深度研讨。徐老师在讨论过程中适时融入自身临床经验,强调 “临床操作无标准答案,规范方案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动态调整” 的职业理念,帮助学生建立 “以患者为中心” 的临床思维,培养灵活应对复杂临床场景的实践能力。
实操环节结束后,徐老师聚焦学生操作中的共性问题开展精准点评教学,构建 “实操 - 点评 - 再提升” 的闭环训练体系。针对准备环节 “三查八对漏检安瓿裂痕、未询问过敏史”,定位环节 “外上 1/3 分点偏内”,操作环节 “未绷紧皮肤、推药过快、拔针后揉搓” 等细节问题,逐一进行错误演示、正确示范与原因解析,让点评环节成为二次教学的重要载体,帮助学生精准识别操作漏洞,强化规范操作的意识。
课程尾声,徐老师以 “临床操作关乎患者生命安全” 为核心进行总结升华,强调 “既要练熟技术,更要养成‘先评估、再操作’的职业习惯”,将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深度融合。整堂课程既实现了 “怎么做” 的实操技能传递,更完成了 “为什么这么做” 的职业认知塑造,在专业知识传授与教学方法创新之间达成最佳平衡,为学生的临床执业之路筑牢了坚实基础。
此次肌肉注射课程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精神与专业能力。未来,我校将继续聚焦医学实操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模式优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医疗卫生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